【马放南山的意思是什么】“马放南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天下太平、不再有战争。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典故,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以下是对“马放南山”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含义总结
“马放南山”字面意思是将战马放到南山(泛指山野)中,不再使用。引申为天下太平、无战事,人们可以安心生活,不必再操心战争之事。
该成语常用来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形容一个国家在强盛之后,不再有外敌威胁,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
二、出处与典故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尚书·武成》:“王曰:‘呜呼!西土之人,予闻如是,其敢与尔同好?’遂命太公望,与周公旦,以师尚父,奉文王之灵,抚定四方,于是乃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复用也。” |
典故 |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表示不再征战,将战马放归南山,牛放归桃林,象征和平盛世的到来。 |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宾语、定语 | 他一生致力于和平事业,最终实现了“马放南山”的理想。 |
用于形容和平时期 | 在那个年代,百姓安居乐业,真正做到了“马放南山”。 |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 我们希望世界能够早日实现“马放南山”,不再有战火纷飞。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风平浪静、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
反义词 | 战火纷飞、兵戎相见、干戈未息 |
五、文化意义
“马放南山”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承载着古人对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安定的价值观,也反映了古代政治家在治理国家时注重民生、减少战争的理念。
六、小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马放南山 |
含义 | 天下太平,不再有战争 |
出处 | 《尚书·武成》 |
典故 | 周武王灭商后,放马南山,象征和平 |
用法 | 形容和平时期或对和平的向往 |
文化意义 | 体现对和平生活的追求和古代治国理念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马放南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时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