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含西岭千秋雪全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以其简洁而深远的意境,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对该诗句的总结与分析。
一、诗句背景与作者简介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
作品出处: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之一,创作于公元762年左右,反映了他晚年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二、诗句解析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出处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
作者 | 杜甫 |
意象 | 西岭(山)、千秋雪(常年不化的积雪)、东吴(地名)、万里船(远行的船只) |
意境 | 通过窗外的雪山和门前的船只,展现一幅宁静而辽阔的自然画面,体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
表达情感 | 安静中透出苍茫,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隐含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
三、艺术特色
1. 画面感强:通过“窗含”、“门泊”等动词,将静态的景物转化为动态的画面,富有层次感。
2. 对比手法:“西岭千秋雪”象征永恒,“东吴万里船”则代表短暂的旅程,形成时间与空间上的对比。
3. 语言简练:仅用十个字,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图景,体现了杜甫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四、文化意义
“窗含西岭千秋雪”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审美情趣。此句常被用于书法、绘画及文学创作中,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
五、总结
“窗含西岭千秋雪”一句,虽短短八字,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它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作为杜甫诗作中的经典,其影响力跨越千年,至今仍为人传诵。
如需进一步了解杜甫其他作品或相关赏析,可继续关注本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