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茧自缚是什么意思】“作茧自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自己给自己织茧,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人做了某件事,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或受到束缚。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因自己的行为而导致自我限制、自我阻碍的情况。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作茧自缚 |
拼音 | zuò jiǎn zì fù |
出处 | 《诗经·小雅·小弁》:“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后来演变为“作茧自缚”的说法。 |
字面意思 | 自己为自己编织茧,把自己困住 |
引申义 | 因自己的行为导致自身陷入困境或自我束缚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或警示他人不要因一时之利而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定 |
二、成语故事(简要)
“作茧自缚”最早来源于蚕的习性。蚕在成长过程中会吐丝作茧,最终将自己包裹在茧中,等待化蛹成蛾。但若蚕过早地被人为干预,就会被困在茧中无法脱身。后人借此比喻人因自己的行为而陷入不利境地。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贬义 | 他为了追求利益,不顾后果,结果作茧自缚。 |
常用于劝诫 | 你这样处理问题,只会作茧自缚,最后吃亏的是你自己。 |
描述困境 | 这个政策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执行不当,反而让企业作茧自缚。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自取灭亡、自讨苦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反义词 | 自由自在、豁然开朗、破茧成蝶 |
五、总结
“作茧自缚”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考虑长远影响,避免因眼前的利益或冲动行为而让自己陷入被动或困境。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警示。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使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做出选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