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苏轼】《江城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原题为《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职期间所作。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个性,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以下是对该词的总结与分析。
一、
《江城子·密州出猎》以一次狩猎活动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密州出猎时的壮阔场景,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词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自身抱负的表达,语言雄浑有力,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苏轼“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
- 上阕描写出猎的盛况,包括马队、弓箭、猎犬等,营造出热烈而紧张的氛围。
- 下阕则转向作者内心的感慨,表达了他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施展才华的愿望。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开阔,是苏轼词作中的代表之作。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词名 |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题) |
作者 | 苏轼 |
创作时期 | 北宋时期(约1075年) |
地点 | 密州(今山东诸城) |
词风 | 豪放派 |
主题 | 狩猎、报国、理想 |
情感基调 | 壮阔、激昂、豪迈 |
代表句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体现精神 | 积极进取、忠君爱国、壮志未酬 |
文学地位 | 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
三、结语
《江城子·密州出猎》不仅是苏轼词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豪情壮志的典范。它通过生动的狩猎画面,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风貌。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思想深度来看,这首词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