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匹红绡一丈绫】“半匹红绡一丈绫”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卖炭翁》。这句诗描绘了卖炭老人在寒冷的冬天里辛苦劳作,最终却只换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的情景。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剥削与不公的现象。
一、诗句背景总结
《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位年迈的卖炭老人在终南山中烧炭、卖炭的过程,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无奈。诗中“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是卖炭翁在交易中所得到的回报,象征着极低的报酬与不公平的交换。
“红绡”和“绫”都是古代贵族常用的高档丝织品,而卖炭翁却只换来这些轻飘飘的布料,说明他付出的劳动远远高于所得,体现出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距。
二、内容分析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
诗句 | 半匹红绡一丈绫 |
作者 | 白居易 |
体裁 | 古体诗(乐府诗) |
主题 | 揭露社会不公,同情劳动人民 |
意象 | 红绡、绫、炭、雪、老翁 |
情感 | 悲凉、无奈、讽刺 |
社会背景 | 封建社会阶级分化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
诗歌风格 | 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
艺术手法 | 对比、夸张、细节描写 |
三、现实意义与启示
“半匹红绡一丈绫”虽为古语,但其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倡导公平正义。同时,也警示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不应忽视对他人劳动价值的认可与尊重。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现象依然存在。无论是劳动者还是普通人,都应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结语:
“半匹红绡一丈绫”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看到历史的沉重,也激励我们在当下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