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是什么意思】“铤而走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被迫采取冒险的行动。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情境,后来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人在困境中不得不冒巨大风险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铤 | 指快跑时脚踩的鞋,引申为迅速、果断地行动 |
而 | 表示承接关系 |
走险 | 指走上危险的道路,即冒险 |
整体含义: 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为了求生或达成目的,而不得不采取危险或极端的手段。
二、出处与用法
内容 | 说明 |
出处 | 出自《左传·隐公五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也可用于口语中 |
适用场景 | 描述人在绝境中做出的冒险行为,如经济困难、法律纠纷、生存危机等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孤注一掷、背水一战、铤而走险(同义)、破釜沉舟 |
反义词 | 有备无患、稳扎稳打、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
四、例句解析
1. 他因欠债太多,铤而走险,盗取了公司的财务数据。
- 解析:说明他在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下,选择了违法的方式解决问题。
2. 在生死关头,他铤而走险,跳入了湍急的河流救人。
- 解析:强调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救人而采取了高风险的行动。
3. 公司面临倒闭,老板铤而走险,决定进行一次大投资。
- 解析:表示在企业濒临破产时,选择了一个高风险但可能带来转机的决策。
五、使用注意事项
- 该成语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通常用于描述因无奈而做出的冒险行为。
- 不建议在正面或积极的情境中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 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确保语义准确。
六、总结
“铤而走险”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无路可走时,被迫采取冒险行动。它既体现了人的无奈,也反映了在极端情况下的决断力。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曲解其原意。
总结点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在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 |
出处 | 《左传·隐公五年》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被动的冒险行为 |
语义色彩 | 带有负面意味,强调无奈与风险 |
适用场景 | 经济压力、法律问题、生存危机等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铤而走险”的真正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