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得意出自哪里】“春风得意”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顺利、得志时的喜悦心情。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春风得意”其实并非一个完整的成语,而是由两个词组合而成:“春风得意”与“得意忘形”等。而其中“得意”一词的出处,值得深入探讨。
一、
“春风得意”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里的“春风得意”是形容诗人科举高中后的喜悦心情,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人生顺利、志得意满的常用语。
至于“得意”这个词本身,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典籍中,如《论语》、《庄子》等,意为“满意、称心”。因此,“春风得意”中的“得意”并非单独成词,而是与“春风”结合,形成一种特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出处 | 含义 | 用法/引申 |
春风得意 | 孟郊《登科后》 | 形容人因顺利或成功而感到喜悦 | 常用于形容事业、考试、生活等方面的顺利 |
得意 | 《论语·雍也》 | 满意、称心 | 多用于表达个人满足感或对事物的满意 |
得意忘形 | 《晋书·王衍传》 | 因高兴而失去常态 | 带有贬义,指过于得意而失去理智 |
春风 | 《诗经》 | 温暖的风 | 常象征希望、生机、美好 |
登科 | 古代科举制度 | 考中进士 | 是古代读书人的重要目标 |
三、结语
“春风得意”虽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成语,但实际上它是由“春风”和“得意”两个词组合而成,源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而“得意”一词则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有使用,表达了人们对自身境遇的满意和愉悦。理解这些词语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的文化内涵,避免误用或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