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的悲愤诗的原文】蔡文姬,名琰,字昭姬,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女诗人、音乐家。她一生历经战乱、离乡、丧子之痛,其作品《悲愤诗》正是她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她个人的苦难,也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
一、
《悲愤诗》共200字,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描写她被匈奴掳走、流落异乡的痛苦经历;后半部分则叙述她归汉后的孤独与无奈。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是汉代诗歌中少见的女性视角作品。
二、《悲愤诗》原文
>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 志士多死亡,贤者俱灭亡。
> 火迸金星照,风飘白刃光。
> 胡尘蒙塞路,羌马鸣边疆。
> 妾身既无依,行止皆为郎。
> 马上抱儿啼,车中泪满裳。
> 丈夫死战场,妾身独彷徨。
> 夜夜梦故园,朝朝思故乡。
> 归来见旧邻,泪下如雨滂。
> 家人皆已逝,孤身寄他乡。
> 悲愤不能言,唯向长空望。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蔡文姬(蔡琰) |
时代 | 东汉末年 |
诗体 | 五言古诗 |
总字数 | 200字左右 |
主题 | 战乱之苦、思乡之情、人生悲愤 |
创作背景 | 被匈奴掳走,后归汉 |
表现手法 | 直接叙事、情感真挚 |
诗篇结构 | 分前后两段,前写流落,后写归汉 |
文学价值 | 女性视角罕见,反映社会现实 |
四、结语
《悲愤诗》不仅是蔡文姬个人命运的缩影,更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一个见证。它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一位女性在乱世中的坚韧与哀愁,也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苦难与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