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关键实词解释】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是一场极具历史意义的宴会,不仅展现了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权力博弈,也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在阅读这篇文章时,理解其中的关键实词对于把握文章内容和人物心理至关重要。以下是对“鸿门宴”中一些关键实词的总结与解释。
一、关键实词总结
实词 | 释义 | 出处/语境 |
宴 | 宴会,设宴款待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史记·项羽本纪》” |
奉 | 侍奉、敬献 | “沛公奉卮酒为寿。”(向项羽敬酒) |
谢 | 道歉、谢罪 | “沛公曰:‘……不敢故召将军耳。’项王曰:‘此沛公之罪也。’……于是项王乃赦沛公。” |
辞 | 推辞、拒绝 |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
坐 | 坐位、座位 |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
举 | 举起、端起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目 | 眼睛、目光 | “项王瞋目而叱之,左右皆靡。” |
度 | 考虑、估计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间 | 秘密地、偷偷地 | “沛公从百余骑,驱驰下鸿门,还见项王。” |
却 | 退后、推辞 | “项王曰:‘沛公……’……于是项王乃留沛公与饮。” |
二、词语解析说明
1. 宴:在文中指的是项羽为刘邦设的宴会,是双方政治交锋的重要场合。
2. 奉:表示恭敬地献上,如“奉卮酒”,体现出刘邦对项羽的礼节。
3. 谢:刘邦在宴会上多次谢罪,表现出他机智应变的能力。
4. 辞:刘邦因醉酒无法推辞,反映出他在关键时刻的应对策略。
5. 坐:座位安排体现了人物地位的高低,是权力象征的一部分。
6. 举:项羽多次举起玉玦,暗示其内心犹豫不定。
7. 目:项羽怒目而视,表现了他的威严与愤怒。
8. 度:张良判断刘邦到达军中的时间,体现其冷静分析的能力。
9. 间:刘邦在宴后秘密离开,显示出其谨慎和果断。
10. 却:项羽最终没有杀刘邦,反映出他性格中的优柔寡断。
三、结语
通过对“鸿门宴”中关键实词的梳理与解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内涵。这些词语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更是人物心理、情节发展和政治氛围的重要体现。掌握这些实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史记》中的经典篇章,并提升文言文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