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割昏晓”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一诗,是这首诗中的经典名句之一。整首诗为: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阴阳割昏晓”的字面解释
“阴阳”在古代哲学中代表天地、昼夜、日月等对立统一的概念。“割”在这里并不是字面上的“切割”,而是形容山势高大,将阳光与阴影分隔开来,仿佛把昼夜分割开。“昏晓”则指黄昏与黎明,即白天与黑夜的交界时刻。
因此,“阴阳割昏晓”可以理解为:这座山高耸入云,使得阳光与阴影被它分割,仿佛将白昼和黑夜也分开了。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气势,表现出其高大险峻,连自然界的光线都被它所主宰。
二、诗句的深层含义
1. 自然景象的壮丽
杜甫通过“阴阳割昏晓”展现了泰山的高大与雄伟,突出了其在自然景观中的独特地位。这种描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类无法企及的高度的一种敬畏。
2. 象征意义
“阴阳”也可以理解为对立与统一,而“割昏晓”则暗示着一种界限的划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命运的转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 情感表达
这句诗还透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崇敬之情。杜甫虽身处乱世,但他仍能从自然中感受到力量与希望,体现出他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志向。
三、全诗赏析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诗中不仅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更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尤其是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千古传颂的名言,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志在四方的精神风貌。
四、结语
“阴阳割昏晓”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集中体现。它让我们看到杜甫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他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如需进一步探讨《望岳》的背景、作者生平或与其他诗歌的比较,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