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贰过的意思是什么】“行不贰过”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行为上始终如一、不违背原则,不犯同样的错误。它强调的是个人在道德修养和行为操守上的坚定与自律。
一、
“行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吾与点也!’”虽未直接出现此词,但其精神与孔子所提倡的“慎终如始”、“知行合一”有相通之处。后世多用“行不贰过”来形容人做事有原则、不反复、不走回头路,尤其在道德和行为规范上始终保持一致。
该成语强调的是:
- 行为的一致性:做事情始终如一,不因环境或时间变化而改变初衷。
- 道德的坚定性:坚守道德底线,不轻易妥协。
- 自我约束力: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重复犯错。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例句 |
行不贰过 | 指行为始终如一,不违背原则,不犯同样错误 | 《论语》相关思想演变 | 多用于描述人的道德品质或行为准则 | 他一生行不贰过,深受世人敬重 |
相关成语 | 知行合一、慎终如始、言行一致 | —— | —— | —— |
延伸意义 | 强调自律、坚持原则、不轻易动摇 | —— | —— | —— |
三、结语
“行不贰过”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高标准要求,也是传统文化中推崇的一种人生境界。它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与挑战时,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行动的统一,真正做到“表里如一”。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