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倒西歪的意思】“东倒西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站立或行走时身体不稳、摇晃不定的状态。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醉酒后走路不稳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疲劳、生病或情绪不稳定时的状况。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东倒西歪 |
拼音 | dōng dǎo xī wāi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 |
含义 | 形容人站立或行走不稳,左右摇晃的样子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写醉酒、疲惫、生病或情绪波动时的状态 |
近义词 | 跌跌撞撞、踉踉跄跄、步履蹒跚 |
反义词 | 站得笔直、步伐稳健、稳如泰山 |
二、用法举例
1. 醉酒状态
他喝得酩酊大醉,走在街上东倒西歪,差点摔倒。
2. 身体虚弱
病愈后,她走路还是一瘸一拐,东倒西歪的,显得很吃力。
3. 情绪低落
他心情不好,整个人都像没魂似的,走路也东倒西歪。
三、成语来源与演变
“东倒西歪”最早来源于民间口语,起初并没有固定的书面表达,后来逐渐被收录进汉语词汇中。它形象地描绘了人在失去平衡时的状态,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表现力。
四、总结
“东倒西歪”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身体或情绪不稳定时的状态。它不仅可用于日常口语,也能在文学作品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