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词语意思是什么】“恬不知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做了不光彩、不道德的事情,却毫无羞愧之心,甚至表现出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频繁,尤其在批评他人行为时,用来表达对某些人缺乏道德底线的不满。
一、词语解析
词语: 恬不知耻
拼音: tián bù zhī chǐ
字面意思: “恬”意为安然、坦然;“不知耻”即不知道羞耻。合起来就是“安然地不知道羞耻”。
感情色彩: 贬义词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或指责他人的不道德行为,强调其无耻和无羞耻感。
近义词: 无耻之徒、不知廉耻、厚颜无耻
反义词: 知耻后勇、有羞耻心、光明磊落
二、词语用法示例
示例句子 | 解析 |
他公然抄袭别人的作品,还恬不知耻地声称是自己的原创。 | 表达对抄袭行为的谴责,指出其毫无羞耻感。 |
那些贪污腐败的人,往往恬不知耻,视法律于不顾。 | 强调这些人无视道德与法律,毫无悔意。 |
她面对质疑时,竟恬不知耻地否认一切,令人作呕。 | 描述某人面对指责时的无耻态度。 |
三、词语来源
“恬不知耻”最早出自《汉书·王嘉传》:“今公卿大夫多失其职,而天下之人,恬不知耻。”意思是说,当时很多官员失职,而百姓却安于现状,不知羞耻。后来,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在道德上毫无底线的人。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恬不知耻 |
拼音 | tián bù zhī chǐ |
含义 | 安然地不知道羞耻,形容人没有羞耻心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批评、指责他人无耻行为 |
近义词 | 无耻之徒、厚颜无耻 |
反义词 | 知耻后勇、光明磊落 |
出处 | 《汉书·王嘉传》 |
用法举例 | 用于描述无羞耻感的行为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恬不知耻”不仅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性道德缺失的深刻批判。在日常交流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观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