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月荷锄归一句是夸张吗】“带月荷锄归”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全诗为: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扛着锄头回家的情景,月色相伴,显得宁静而富有诗意。那么,“带月荷锄归”是否是一种夸张手法呢?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
“带月荷锄归”是陶渊明描写自己劳作后归家的情景。虽然诗句中没有明显的比喻或夸张成分,但从文学表现的角度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艺术加工的特点,但不属于典型的夸张。
- 字面意义:诗人确实是在月亮升起时回家,因此“带月”是写实。
- 情感表达:通过“带月”营造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 文学手法:更多属于白描与意境营造,而非夸张。
因此,这句诗更倾向于写实加抒情,而不是夸张。
二、表格对比分析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
原文句子 | “带月荷锄归” |
是否夸张 | 否(更偏向写实与意境营造) |
词义解释 | “带月”意为“披着月光”,“荷锄归”即“扛着锄头回家” |
文学手法 | 白描、意境描写、抒情 |
背景分析 | 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的闲适生活,体现自然与人的和谐 |
是否有修辞 | 有,但属于自然描写,非夸张 |
作者意图 |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
三、结语
“带月荷锄归”并非夸张,而是陶渊明以朴素的语言描绘自己归家的真实情景,同时融入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情。这种写法不仅真实感人,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回归本真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