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的下一句是什么】“静以修身”出自诸葛亮《诫子书》,是古代智慧的经典名句,强调通过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身。那么,“静以修身”的下一句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虽短,但言简意赅,蕴含深刻的哲理。其中“静以修身”是全篇的核心思想之一,体现了儒家修身养性的理念。
二、原文内容
《诫子书》原文如下: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静以修身”的下一句
根据原文,“静以修身”的下一句是:
> 俭以养德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节俭来培养品德。诸葛亮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内心安静的同时,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修养自身的德行。
四、总结与解析
词语 | 含义 | 作用 |
静以修身 | 通过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身 | 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
俭以养德 | 通过节俭来培养道德 | 说明外在行为对内在品质的影响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没有淡泊名利的心态,就无法明确志向 | 强调心态与目标的关系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没有宁静的心境,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 强调专注与长远规划 |
五、结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仅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也是现代人修身立德的重要参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不仅来自于外在的努力,更源于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简朴。通过这种内外兼修的方式,我们才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如需进一步了解《诫子书》的全文释义或相关历史背景,可查阅古文典籍或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