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怎么读怎么组词】“吏”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历史、法律、行政等领域中仍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从“吏”的读音、含义以及常见组词等方面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字。
一、基本解释
字形:吏
拼音:lì
部首:丷(即“人”字头)
笔画:5画
结构:上下结构
意思:原指官府中的小吏,后泛指官员或从事公务的人。
二、常见组词
组词 | 拼音 | 含义 |
官吏 | guān lì | 官员,政府中的工作人员 |
吏治 | lì zhì | 官吏的治理;行政管理 |
吏员 | lì yuán | 官府中的办事人员 |
吏部 | lì bù | 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官员选拔与任免 |
吏卒 | lì zú | 官府中的差役或低级官吏 |
吏道 | lì dào | 官吏的晋升途径或为官之道 |
吏胥 | lì xū | 官府中的小吏或办事人员 |
吏目 | lì mù | 官府中的一种低级职务 |
三、扩展理解
“吏”在古代多用于指称官府中的低级职员,如书吏、差役等,这些人在地方行政中起到执行政策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吏”的概念逐渐被“官”所涵盖,但在一些特定语境中仍保留其独特意义。
此外,“吏”也常出现在古文和诗词中,如“吏禄三百石”,用来形容官员的俸禄,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四、总结
“吏”是一个较为传统的汉字,主要表示官府中的工作人员。其读音为 lì,常见组词包括“官吏”、“吏治”、“吏部”等。了解“吏”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学习历史或研究行政制度时更加准确地把握内容。
通过表格形式的整理,可以更清晰地掌握“吏”的发音、含义及常见搭配,是学习和记忆的重要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