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简短】《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一,出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通过一位坚持不懈的老人与大山抗争的情节,传达了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的精神。虽然故事简短,但寓意深刻,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故事总结:
愚公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太行和王屋,阻碍了出行。他决定带领子孙挖山开路。邻居智叟嘲笑他不自量力,认为这不可能完成。愚公却坚定地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而山不会增高,何苦而不平?”最终,天帝被他的精神感动,派神将山移走。
故事关键点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列子·汤问》 |
主人公 | 愚公(一位年迈的老人) |
障碍 | 太行山、王屋山 |
解决方式 | 带领子孙挖山 |
反对者 | 智叟(邻居) |
核心思想 | 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代代相传的精神 |
结局 | 天帝被感动,派神移山 |
总结语:
“愚公移山”虽为寓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只要意志坚定、持续努力,终能克服一切障碍。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