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济于事是什么意思】“不济于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种行为或措施虽然出于好意,但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作用。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无用”或“无效”的结果。
一、
“不济于事”字面意思是“不能对事情有帮助”,引申为“做某件事没有效果,无法解决问题”。它常用于批评某些行为或方案缺乏实际成效,尽管可能初衷良好,但结果并不理想。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语气较为严肃,常用于分析问题、评价措施或反思行动的成效。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不济于事 |
拼音 | bù jì yú shì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此其言也,不济于事。” |
含义 | 做某事没有效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措施、方法、行为等无效 |
近义词 | 无济于事、徒劳无功、毫无成效 |
反义词 | 有效、奏效、立竿见影 |
例句 | 他提出的建议虽好,但不济于事,问题依然存在。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工作场景:公司采取的新政策不济于事,员工士气依旧低迷。
- 生活场景:他拼命加班,却只是不济于事,最终还是没能完成任务。
- 学习场景:盲目刷题而不理解知识点,这种学习方式往往不济于事。
四、总结
“不济于事”是一个常见但含义明确的成语,用来表达一种“努力却无果”的无奈情绪。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理解并掌握这类成语,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