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意思】“负隅顽抗”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失败或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抵抗、不肯投降的行为。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识时务、固执己见的人或势力。
一、成语释义
- 字面意思:
“负隅”指的是依靠山边的角落或险要地形;“顽抗”则是顽强抵抗。合起来就是“依靠险要之地进行顽强抵抗”。
- 引申含义:
比喻在失败或被包围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抵抗,表现出一种固执和倔强的态度。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成公十三年》:“晋人不能御,而使敌入国,是弃其民也。今不救之,是负隅而拒也。”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描述战争、政治斗争或个人行为中不轻易认输的情况。 |
近义词 | 坚持抵抗、死守不降、负险不降 |
反义词 | 俯首称臣、束手就擒、投降认罪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战争背景 | 敌军虽已败退,但仍负隅顽抗,不愿投降。 |
政治斗争 | 该党派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选择负隅顽抗。 |
个人行为 | 面对压力,他始终负隅顽抗,不肯妥协。 |
四、总结
“负隅顽抗”是一个具有较强情绪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劣势中仍不放弃抵抗的行为。虽然这种精神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视为顽强,但在大多数语境中,它更倾向于批评对方的固执和不识时务。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此成语,避免误用或产生歧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