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挂剑的词语意思季札挂剑的词语意思是什么】一、
“季札挂剑”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在出使途中,因欣赏一位徐国国君的佩剑而心生喜爱,但因对方未明言索要,他便承诺日后相赠。然而,当季札完成使命返回时,徐国国君已去世,他依然将剑挂在墓前,以示信义。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重诺守信、讲求礼仪的精神,也反映了“诚信”与“礼尚往来”的传统价值观。“季札挂剑”常用来形容人重情义、守信用,即使对方已逝,仍不忘承诺。
二、词语解释表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季札 |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名姬札,以贤德著称 | 《史记·吴太伯世家》 | 常用于典故中代表守信之人 |
挂剑 | 将剑挂在墓前,表示对亡者的尊重与承诺 | 《史记》记载 | 表达信义、不忘承诺 |
词语意思 | 指“季札挂剑”这一典故所表达的含义 | 多见于文学、历史文献 | 常用于说明诚信、重诺的价值观 |
季札挂剑 | 指古代关于信义与承诺的故事 | 典故出处为《史记》 | 用于比喻讲信用、重情义 |
三、总结
“季札挂剑”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古人对诚信和礼仪的高度重视。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中“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内核。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