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谧的夜晚,微风轻拂,月光如水般洒落,人们常会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而古人则喜欢将这些细腻的情感寄托于诗词之中,于是便有了许多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其中,《夜书所见》便是这样一首耐人寻味的小诗。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全诗如下: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初读此诗,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深秋的夜晚。阵阵秋风吹过,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带来丝丝凉意。诗人独自一人身处异乡,面对着这样的景象,不禁勾起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古人的笔下屡见不鲜,但叶绍翁却通过细微的描写,使得这份思乡之情更加真实可感。
接下来,诗人又把目光投向了远处。他看到篱笆旁有一盏昏黄的灯火,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醒目。原来是一位孩童正在那里捉蟋蟀玩耍。这一幕让整个画面生动起来,打破了之前的沉寂与孤独,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不妨抽出一点时间来细细品味这首古诗。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还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无论是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还是对亲情友情的珍视,都可以在这首诗中找到共鸣。
最后,再次朗读一遍《夜书所见》,希望它能成为你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