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与记游松风亭】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记游松风亭》是两篇风格各异但都充满哲思与情感的散文。前者写于他被贬黄州期间,后者则是在他游览松风亭时所作,两篇文章虽出自同一作者之手,却在情感表达、写作背景和意境营造上各有特色。
一、文章总结
1.《记承天寺夜游》
这篇文章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一个夜晚。他在月色中独自漫步,偶然想起好友张怀民,于是一同到承天寺赏月。文中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清冷的月夜和宁静的心境,表现出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记游松风亭》
这篇文章写于苏轼被贬惠州期间,描述了他在游览松风亭时的情景。文章以自然景色为引,抒发了他对人生起伏的感悟,表达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文风更为舒缓,富有禅意。
二、对比表格
| 项目 |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游松风亭》 |
| 写作时间 | 元丰六年(1083年) | 被贬惠州期间(约1094年后) |
| 写作背景 | 被贬黄州,心境低落但豁达 | 被贬惠州,心境平和但仍有感慨 |
| 主题思想 | 月夜闲适,友情温暖,超然物外 | 自然之美,人生无常,随遇而安 |
| 情感基调 | 清冷中带有一丝孤独,但不失乐观 | 宁静中透露出哲思,淡泊从容 |
| 文体风格 | 简洁明快,语言质朴 | 雅致含蓄,富有诗意 |
| 人物描写 | 张怀民作为陪伴者出现 | 未见他人,主要描写自己感受 |
| 意象运用 | 月光、竹柏、积水、空明 | 松风、石阶、山林、清风 |
三、结语
《记承天寺夜游》与《记游松风亭》虽同属苏轼笔下,却展现了不同的人生阶段与心境变化。前者是月下独行的沉思,后者是山间漫步的顿悟。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苏轼面对逆境时的智慧与从容,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它们不仅是文学佳作,更是心灵的慰藉与人生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