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具体原文是什么】《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之一,属于般若部的重要经典。此经以“空性”思想为核心,强调一切现象皆为虚幻,应以无住之心修行,最终达到觉悟。
本文将对《金刚经》的原文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主要章节和核心思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
一、《金刚经》简介
- 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作者:传统上认为是佛陀所说,由弟子阿难记录
- 译者:鸠摩罗什(东晋时期)
- 篇幅:约5000字
- 核心思想:破除执著、体悟空性、修持无相布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二、《金刚经》主要章节与核心思想总结
章节 | 章节名称 | 核心思想 |
第一章 | 法会因由 |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弟子云集,体现佛法传布之盛 |
第二章 | 善现请问 | 阿难代众请法,佛陀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第三章 | 大乘正宗 | 强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破除四相 |
第四章 | 妙行无住 | 修行应不执着于任何事物,包括功德与善行 |
第五章 | 如理实见 | 一切法皆是假名,不可执着于文字或形象 |
第六章 | 正信希有 | 信心是成佛的关键,但不应执着于“信”的概念 |
第七章 | 无得无说 | 佛没有真正的教法可说,一切皆是方便法门 |
第八章 | 非说所说 | 佛法超越语言,不可用言语完全表达 |
第九章 | 一合相 | 一切法归于一相,即空性 |
第十章 | 应化非真 | 佛的化身并非真实存在,只是应机说法 |
第十一章 | 法界义趣 | 一切法皆入法界,无分别、无对立 |
第十二章 | 持经功德 | 读诵、受持、为人解说此经,功德无量 |
第十三章 | 能净业障 | 通过修行可以消除业障,成就清净心 |
第十四章 | 离相寂灭 | 修行应离一切相,回归寂静自性 |
第十五章 | 知见不取 | 不应执着于智慧或知识,应以无所得之心修行 |
第十六章 | 应当知 | 一切法皆是佛法,不应分别对待 |
第十七章 | 究竟无我 |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彻底破除自我执著 |
第十八章 | 一体同观 |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平等无别 |
第十九章 | 法身非相 | 佛的法身不是形相,而是无形无相的本体 |
第二十章 | 无断无灭 | 佛法不生不灭,超越时间与空间 |
第二十一章 | 增一法 | 一切法皆为引导众生觉悟的方便,不应执着 |
第二十二章 | 不垢不净 | 众生本性清净,不因外境而改变 |
第二十三章 | 净心行善 | 行善应不求回报,不执功德 |
第二十四章 | 福智无比 | 修行者若能心无挂碍,福报无边 |
第二十五章 | 化无所化 | 佛说法如梦如幻,众生亦如梦如幻 |
第二十六章 | 无依无住 | 修行应无依无住,不执一切 |
第二十七章 | 真实义 | 一切法皆是真实,但不可执着于真实 |
第二十八章 | 依法出生 | 佛法能出生一切功德,但不应执着于法 |
第二十九章 | 持经功德 | 再次强调读诵、受持此经的殊胜功德 |
第三十章 | 一念生信 | 一念信心,胜过无量劫修行 |
第三十一章 | 离色离相 | 不应执着于色相,应观其空性 |
第三十二章 | 知见不取 | 再次强调不取于相,不立一法 |
三、结语
《金刚经》虽文字不多,但内容深奥,蕴含丰富的佛教哲理。它不仅指导修行者如何放下执著、修持无相布施,更引导人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空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可通过反复阅读、思考与实践,逐步领悟其中的智慧。
提示:《金刚经》原文可在各大佛教典籍中找到,建议结合注释本阅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