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越怎么读僭越的出处】“僭越”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但在日常使用中并不常见。许多人对它的读音和含义不太清楚,甚至容易误读或误用。本文将从读音、词义、出处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读音与解释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僭越 | jiàn yuè | 不属于自己的地位或权力而冒用;超越本分的行为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越权或越礼行为 |
注:
“僭”字读作 jiàn,不读“jiān”或“jiǎn”,需特别注意。
“越”读作 yuè,是常用字,无特殊读音。
二、词语来源与出处
“僭越”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不合礼制或越权的行为。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出处:
出处 | 内容摘录 | 释义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夫子之言,非吾所敢僭越也。” | 表示不敢逾越本分,谦辞。 |
《尚书·大禹谟》 | “弗克庸德,民罔攸劝,不僭厥位。” | 强调不越权,安守本分。 |
《论语·颜渊》 |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信乎?……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虽未直接出现“僭越”,但强调礼制与秩序,为后世“僭越”概念提供思想基础。 |
《汉书·王莽传》 | “自古以来,僭越者多亡。” | 说明僭越行为往往导致失败,强调礼法的重要性。 |
三、现代用法与注意事项
在现代汉语中,“僭越”一词较少用于口语,多出现在正式文章、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用于日常对话中,以免显得生硬或不合时宜。
- 搭配得当:如“僭越职权”“僭越礼制”等,需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搭配。
- 情感色彩:带有贬义,通常用于批评越权或越礼的行为。
四、总结
“僭越”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词语,其核心含义是越权、越礼、不合本分的行为。它源于古代典籍,常用于强调礼制与秩序的重要性。虽然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正式场合或文学表达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 | 内容 |
读音 | jiàn yuè |
含义 | 越权、越礼、不合本分的行为 |
出处 | 《左传》《尚书》《汉书》等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具贬义 |
注意事项 | 避免口语化使用,注意搭配与语境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僭越”这一词语的读音、含义及文化背景,帮助我们在写作或学习中准确使用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