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喜雨亭记原文

2025-10-02 12:05:00

问题描述:

喜雨亭记原文,在线等,求大佬翻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2 12:05:00

喜雨亭记原文】《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喜雨”为题,记述了作者在凤翔任职期间,因久旱逢雨而感到喜悦,并修建“喜雨亭”的经过。全文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民生的关注。

一、

《喜雨亭记》通过描写一场久旱后的甘霖,表达了作者对天时的感激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文章开头叙述了当时干旱的情况,接着写雨至时的喜悦,最后描述了建亭的过程及寓意。整篇文章虽短,但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的细腻情怀和儒家仁爱精神。

二、原文节选(节录)

>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名物,示不忘也。周穆王命君牙曰:“惟乃知,不以人之好恶,而忘其德。”盖君子之于物也,不以喜怒而易其心。予既以雨名亭,亦欲使后之人知予之喜也。

三、内容要点对比表

项目 内容说明
作者 苏轼(北宋)
文体 散文
写作背景 作者在凤翔任职期间,遇久旱,后得雨,遂建亭以记
主旨 表达对天时的感恩,体现仁民爱物的思想
结构 开头写旱情,中间写雨至,结尾写建亭之意
语言风格 简洁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象征意义 “喜雨”象征天意、民心、仁政
影响 展现苏轼文人情怀与政治抱负,成为后世散文典范

四、个人理解与评价

《喜雨亭记》虽篇幅不长,却蕴含深意。苏轼借“喜雨”抒发了对自然、对人民的关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政治的追求。文章不仅是一次自然现象的记录,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通过“喜雨”这一主题,苏轼传达出一种“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体现出儒家文化中“仁者爱人”的精神。

五、结语

《喜雨亭记》是苏轼散文中的精品之一,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有文学美感,又有思想深度。它不仅是对一次喜雨的纪念,更是对人性、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