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成语一毛不拔最初指的是谁

2025-09-30 17:38:50

问题描述:

成语一毛不拔最初指的是谁,求路过的高手停一停,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30 17:38:50

成语一毛不拔最初指的是谁】“一毛不拔”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小气,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最初指的是谁。本文将从出处、含义和历史人物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一毛不拔”最早出现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原文如下:

> “其人曰:‘吾有百金,愿以与君。’子闻之,笑曰:‘夫见利而忘义者,吾不能与之交也。’……又曰:‘一毛不拔,何足道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人想用一百金来换取某人的帮助,但这个人却拒绝了。后来有人评价他“一毛不拔”,意思是这个人极其吝啬,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

不过,这里的“一毛不拔”并不是指一个人特别小气,而是用来讽刺那些过于计较利益、不愿付出的人。

二、成语“一毛不拔”最初指的是谁?

根据史料记载,“一毛不拔”最初并非指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是泛指一种吝啬的行为。但在后世的演变中,这个成语逐渐被附会到一个人身上——杨朱。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主张“贵己”、“重利”,强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他的思想在当时被视为极端自私的表现。因此,后人便用“一毛不拔”来形容像杨朱这样只顾自己、不愿为他人付出的人。

三、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一毛不拔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意 形容极度吝啬,连一根毛都不愿拔出
后世附会人物 杨朱(战国思想家)
现代用法 形容人非常小气、吝啬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强调个人利益的思想家

四、结语

虽然“一毛不拔”最初并没有特指某一个人,但随着文化的发展,它逐渐与杨朱联系在一起,成为对他思想的一种讽刺。今天,我们使用这个成语时,更多是用于形容那些过分节俭、不愿分享的人,而不是真的指某位历史人物。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语言瑰宝。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