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纵七擒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七纵七擒”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讲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叛将孟获采取的七次擒获又七次释放的策略,最终使其心服口服、归顺蜀汉的故事。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仁德,也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一、故事背景总结
“七纵七擒”出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为明代小说家罗贯中。该书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融合了大量民间传说与文学创作,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七纵七擒”的情节发生在诸葛亮南征的过程中。当时,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叛,威胁蜀汉政权。为了稳定边疆,诸葛亮决定亲自出征,并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通过七次擒获孟获后又七次释放,最终使孟获心甘情愿归顺。
二、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故事名称 | 七纵七擒 |
出处 | 《三国演义》 |
作者 | 罗贯中(明代小说家) |
背景 | 三国时期,蜀汉南征南中叛将孟获 |
主要人物 | 诸葛亮、孟获 |
故事内容 | 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释放,最终使其归顺 |
意义 | 展现诸葛亮的智谋与仁德,体现“攻心为上”的战略思想 |
文学价值 | 是《三国演义》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情节,广为流传 |
三、结语
“七纵七擒”不仅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德服人”思想的典型体现。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一种政治智慧与人性关怀的结合。通过这一故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英雄的风采,也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仁政”与“谋略”并重的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