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管理规定】为加强地下水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地下水管理的规定。这些规定涵盖了地下水的开采、使用、监测、保护等多个方面,旨在防止地下水过度开发、污染和资源枯竭。
以下是对《地下水管理规定》内容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便于理解和查阅。
一、主要
1. 管理范围
规定适用于所有地下水的开采、使用、监测、保护及污染防治活动,涵盖自然地下水资源和人工回灌水源。
2. 责任主体
明确了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在地下水管理中的责任,强调“谁开发、谁负责”的原则。
3. 开采许可制度
地下水开采需依法取得许可证,严禁无证开采或超量开采,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4. 水质监测与评估
建立地下水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污染源并采取治理措施。
5. 地下水保护措施
对重点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等区域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限制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高耗水行为。
6. 污染防治要求
禁止向地下水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加强对化工、矿山、农业等行业的监管,防止地下水污染。
7. 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地下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升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地下水管理规定》要点一览表
序号 | 管理内容 | 具体要求 |
1 | 管理范围 | 涵盖自然地下水和人工回灌水源,适用于所有开采、使用、保护活动 |
2 | 责任主体 | 政府、企业、个人均需履行相应职责,实行“谁开发、谁负责”原则 |
3 | 开采许可制度 | 必须依法申请并取得许可证,禁止无证或超量开采 |
4 | 水质监测与评估 | 建立监测体系,定期评估水质,发现污染及时治理 |
5 | 地下水保护措施 | 对重点保护区实施严格保护,限制高耗水行为 |
6 | 污染防治要求 | 禁止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强化对工业、农业等行业的监管 |
7 | 应急处理机制 |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 |
通过以上规定,可以有效规范地下水的使用与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情况,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共同维护地下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