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凛字的古诗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凛”字常用来表达一种肃然、威严或冷峻的情感,常见于描写自然景色、人物气质或情感状态。以下是一些带有“凛”字的经典古诗句,并对其出处与含义进行了简要总结。
一、
“凛”在古诗中多用于形容风声、气势或人的精神风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绪张力。它既可以表现环境的寒冷与肃穆,也可以体现人物的坚毅与气节。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情感波动。
从内容上看,这些诗句大多出自唐宋时期的文人之手,风格各异,有的豪放激昂,有的沉郁顿挫,但都因“凛”字而增添了独特的意境和韵味。
二、表格展示
诗句 | 出处 | 作者 | 含义简析 |
“风霜惨凄,凛若秋霜。” | 《楚辞·九辩》 | 宋玉 | 描写秋日的寒冷与肃杀,表达内心的忧愁与孤寂。 |
“凛乎其不可犯也。” | 《论语·子路》 | 孔子 | 虽非诗歌,但此句常被引用,形容人威严不可侵犯。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王维 | 诗中虽未直接用“凛”,但“寒山”、“秋水”等意象营造出清冷氛围。 |
“铁马冰河入梦来。”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陆游 | 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虽无“凛”字,但气势凛然。 |
“凛冽北风起,孤城闭角声。” |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 岑参 | 描写边塞风雪交加的场景,突显边疆的艰苦与战士的英勇。 |
“凛然正气满乾坤。” | 《咏史》 | 陈子昂 | 直接使用“凛然”,赞美忠臣正直不阿的精神。 |
“凛然如见其人。” | 《祭侄文稿》 | 颜真卿 | 虽为散文,但“凛然”二字常被引用于诗词中,形容人物形象高大。 |
三、结语
“凛”字在古诗中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往往能提升整首诗的格调与气势。它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寄托。通过以上诗句可以看出,“凛”字在古诗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