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是什么意思】一、
“尺牍”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书信形式。在古代,“尺”是长度单位,而“牍”是指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因此,“尺牍”最初指的是长度约为一尺的木简或竹简,后来逐渐演变为书信的代称。
在古代,人们常以“尺牍”来指代书信往来,尤其是文人之间通过书信交流思想、情感或传达信息的方式。这种书信形式不仅承载了信息传递的功能,也体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和礼仪规范。
随着时代的发展,“尺牍”一词虽然不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历史研究以及书法艺术中仍有其独特价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尺牍 |
拼音 | chǐ dú |
字面意思 | “尺”为长度单位,“牍”为书写材料(如木简、竹简) |
本义 | 古代用于书写的木片或竹片,长度约为一尺 |
引申义 | 书信、信件,尤其是文人之间的通信 |
使用时期 | 古代至近代,尤其在汉唐时期较为常见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书信文化、文人交往方式、礼仪制度等 |
现代应用 | 多见于文学、历史、书法等领域,作为传统文化符号使用 |
相关词语 | 书信、尺素、尺笺、书札、函件 |
三、结语:
“尺牍”不仅是古代书信的一种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古人的情感与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印记。了解“尺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交流方式与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