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中的泥丸是什么意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艰难险阻、英勇不屈的精神。其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历来被广泛讨论和解读。“泥丸”一词在诗中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泥丸”的含义,以下是对该词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
“泥丸”原意是指泥土捏成的小球,但在《七律·长征》中,它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诗人用“走泥丸”来形容红军翻越乌蒙山时的轻松与从容,表现出红军战士面对艰难险阻时的乐观精神和坚定意志。
从字面看,“泥丸”显得微不足道,但诗人却将其与“乌蒙磅礴”相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泥丸”可能暗含对敌人或困难的蔑视,即红军将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视为微不足道的事物,进一步体现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二、表格形式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泥丸本义 | 泥土捏成的小球,象征微小、不起眼的事物 |
诗中含义 | 比喻红军翻越乌蒙山时的轻松与从容,表现其不畏艰难的精神 |
象征意义 | 对困难的蔑视、对敌人的轻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
修辞手法 | 夸张、对比、拟人 |
作者意图 | 表达红军英勇无畏、乐观坚韧的革命精神 |
学术观点 | 有学者认为“泥丸”隐含对敌人的不屑,强调红军的胜利信心 |
三、结语
“泥丸”虽为微小之物,但在《七律·长征》中却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对红军翻越乌蒙山的生动描写,更是对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通过这一词语,毛泽东不仅展现了红军的英勇形象,也传递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