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什么意思】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对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极大的深刻描写。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象地展现了封建社会中权贵阶层的奢靡生活与底层百姓的悲惨境遇之间的强烈对比。
一、诗句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作者 |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
诗句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含义 | 描写权贵人家酒肉成堆、奢侈浪费,而路边却有人因饥饿寒冷而冻死,反映社会不公和贫富悬殊。 |
背景 | 唐代安史之乱前的社会状况,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与人民的苦难。 |
主题 | 社会批判、民生疾苦、现实主义风格 |
二、诗句解析
- “朱门”:指富贵人家的大门,颜色鲜艳,象征地位高贵。
- “酒肉臭”:形容富贵人家吃喝无度,酒肉多得发臭,浪费严重。
- “路有冻死骨”:指在街头巷尾,有人因贫穷饥饿而冻死,尸骨暴露于外,令人痛心。
这句诗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与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体现了杜甫“诗史”般的现实主义精神。
三、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官僚腐败、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这首诗正是他在回乡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在今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公平、关爱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四、结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仅是杜甫对时代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后世的一种警示。它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发展上,更在于能否实现公平与正义,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尊严而体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