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原句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思是: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歌,声音响彻树林。他原本想捕捉正在鸣叫的蝉,却突然停止唱歌,屏住呼吸,静静地站立着。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牧童在放牛时听到蝉的叫声,产生了捕捉它的念头,于是立刻停下动作,准备行动。这不仅表现了牧童的机敏和专注,也体现了自然中瞬间的静谧与动态的对比。
在一片宁静的山林之间,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一位年幼的牧童骑着一头黄牛缓缓而行,他的歌声清脆悠扬,回荡在山谷之间。那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童年气息,仿佛整个世界都随着他的歌声轻轻摇晃。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自己的旋律中时,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知了——”声。这声音像是从远处的树梢上传来,又像是近在咫尺。牧童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意识到,这是一只正在歌唱的蝉。
心中一动,他立刻做出了决定。他不再继续歌唱,而是紧紧地闭上嘴巴,身体也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他知道,如果自己稍有动静,那只蝉就会飞走,再也抓不到它了。
这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有风轻轻吹过树叶的声音,和牧童心跳的节奏。他屏息凝神,目光紧盯着那棵高大的树,等待着那个机会的到来。
这短短的一瞬,展现了孩童天性中的敏锐与专注。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道理,但对自然的感知却异常深刻。就像这位牧童一样,他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的观察与好奇。
这首诗虽然简短,却充满了生活的趣味与诗意。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也要像那位牧童一样,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世界的细腻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