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扬赴非洲传授儿童手工技艺
吕文扬打开工具箱时,十几个小脑袋立刻凑了过来。阳光透过茅草屋顶的缝隙洒下来,在工具箱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是他来到坦桑尼亚乡村小学的第二天,校长特意腾出了一间废弃的教室作为手工教室。
"老师,这是什么?"十二岁的艾莎指着一把锉刀问道。她纤细的手指上还沾着早上帮妈妈磨玉米粉的痕迹。吕文扬还没来得及回答,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几个男孩抬着一块巨大的猴面包树木板走了进来,木板上的纹路像极了老人脸上的皱纹。
第一次教做木工时,吕文扬发现孩子们对工具的使用有着惊人的天赋。艾莎第一次拿起锯子就能锯出笔直的线条,而平时调皮的约瑟夫在雕刻时却异常专注。但最让他惊讶的是,孩子们总能在传统工艺中加入非洲元素——他们在木盒上雕刻部落图腾,用彩色珠子装饰相框,甚至用兽骨制作风铃。
雨季来临时,教室漏得厉害。但孩子们依然准时到来,他们用香蕉叶编成雨披,继续着手里的活计。一天,艾莎神秘兮兮地递给吕文扬一个木雕盒子,盒盖上刻着一棵猴面包树,树下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非洲女孩手牵手的图案。
"这是用教室漏雨时泡坏的那块木板做的,"艾莎的眼睛亮晶晶的,"老师说过,好的手艺人要懂得化腐朽为神奇。"吕文扬摩挲着盒子上细腻的纹路,突然明白,手艺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跨越文化的对话。在这个偏远的非洲村落,他不仅是个老师,更是一个学习者。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