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连城这个成语故事】“价值连城”是一个常用于形容物品极其珍贵、价格极高的成语。这个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讲述的是赵国如何用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换取秦国的十五座城池。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诸侯之间的政治博弈,也体现了和氏璧的非凡价值。
一、成语来源与背景
“价值连城”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讲的是赵国得到一块名为“和氏璧”的玉,这块玉是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的,后来被献给楚王,但因被误认为普通石头而遭刑罚。直到楚文王时,才确认这是一块稀世珍宝。后来,和氏璧落入赵国手中。
秦昭襄王听说后,便派人向赵王提出,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玉。赵王虽然知道秦国意图不纯,但又不敢轻易拒绝,于是派蔺相如作为使者前往秦国交涉。
二、成语含义
“价值连城”字面意思是“价值如同一座城池”,引申为某物极其珍贵,价值极高,甚至可以换得一座城市。它常用来形容艺术品、古董、珠宝等具有极高收藏或经济价值的物品。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价值连城 |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含义 | 形容物品极其珍贵,价值极高 |
| 故事背景 | 赵国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十五城换之 |
| 核心人物 | 蔺相如、赵王、秦王 |
| 故事意义 | 展现古代外交智慧与珍宝价值 |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形容高价值物品或人才 |
四、结语
“价值连城”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历史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珍宝的重视以及国家间的外交策略。今天,我们常用它来形容那些稀有、珍贵、难以估价的事物。无论是艺术品、古董还是人才,只要具备独特价值,都可称之为“价值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