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字典的介绍】《中华大字典》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大型汉语辞书,自问世以来在语言学、文学研究以及汉字学习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收录了大量汉字及其释义,还涵盖了古今用法、字形演变、注音等内容,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发展的重要工具书。
一、
《中华大字典》由中华书局于1915年首次出版,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整理汉字的大型字典之一。该书以《康熙字典》为基础,结合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汉字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整理与解释。全书共收单字约48,000个,涵盖繁体字和部分简体字,按部首排列,便于查阅。
其特点包括:
- 字形规范:对每个汉字的写法、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 音义兼备:不仅提供读音,还解释字义及引申义;
- 来源明确:注明词语出处,如出自经典文献或诗词;
- 实用性强:适用于学术研究、教学、写作等多种用途。
此外,《中华大字典》在编纂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后世辞书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书名 | 中华大字典 |
| 出版时间 | 1915年(初版) |
| 出版单位 | 中华书局 |
| 收录字数 | 约48,000个汉字 |
| 字体 | 繁体字为主,含部分简体字 |
| 编排方式 | 按部首分类,附笔画索引 |
| 内容特点 | 字形、音、义、出处齐全 |
| 使用对象 | 学术研究者、教师、学生、文学爱好者 |
| 历史地位 | 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整理汉字的大型字典 |
三、结语
《中华大字典》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汉语辞书,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辞书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更新,但《中华大字典》依然以其严谨的编纂风格和丰富的知识内容,受到广泛认可和尊重。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汉字文化和古典文献的读者来说,这部字典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