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泪斩马谡是什么意思】“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的改编版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因公事而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即使内心痛苦也必须执行惩罚的情景。故事中,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导致北伐失败,虽念及旧情,仍依法处死马谡,表现了他“执法如山”的形象。
一、
“挥泪斩马谡”源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部将马谡之间的故事。马谡在街亭之战中违背诸葛亮的指示,导致战败,使蜀军陷入困境。尽管马谡曾是诸葛亮的亲信,且有才智,但诸葛亮为了维护军纪和北伐大业,最终忍痛下令将其处决。这一事件体现了诸葛亮“赏罚分明、以国为重”的治军理念。
“挥泪”表达了诸葛亮对马谡的惋惜之情,“斩”则显示了他作为统帅的果断与原则性。这一典故常被用来比喻在重大决策面前,即使有情感牵绊,也必须坚持原则、履行职责。
二、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来源 | 《三国演义》(改编自《三国志》) |
| 出现人物 | 诸葛亮、马谡 |
| 故事背景 | 蜀汉北伐期间,马谡失守街亭,导致战败 |
| 核心情节 | 马谡违令,战败后被诸葛亮处决 |
| 情感表达 | “挥泪”——诸葛亮对马谡的惋惜与不舍 |
| 行动意义 | “斩”——诸葛亮依法处置,维护军纪 |
| 后世影响 | 成为“公私分明、刚正不阿”的象征 |
| 常用场景 | 用于描述在重大事务中,必须牺牲个人情感以顾全大局 |
三、延伸思考
“挥泪斩马谡”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反映了古代政治与军事中的复杂关系:既有个人情谊,又有国家利益;既有感情纠葛,也有责任担当。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也时常出现,比如企业管理、团队管理等,都需要在情感与规则之间找到平衡点。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能看到,真正的领导者并非一味讲情面,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坚持原则,做出最有利于整体利益的决定。这也正是“挥泪斩马谡”所传达的核心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