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其乏困的乏困是什么用法】在古汉语中,“共其乏困”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句话中的“共其乏困”是古代外交辞令中的常见表达。
一、
“共其乏困”中的“乏困”是一个动词性结构,意思是“供给(对方)缺乏和困难”。其中:
- “共”:通“供”,意为“供给、提供”。
- “其”:代词,指代“郑国”或“对方”。
- “乏困”:由“乏”与“困”组成,均表示“缺乏、困难”。
整体来看,“共其乏困”可理解为“供给他们(郑国)所需的物资和帮助”,带有外交上的谦辞意味,表示愿意提供援助,以换取对方的宽容或合作。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词性 | 含义 | 用法说明 | 示例 |
共 | 动词 | 通“供”,供给、提供 | 表示主动给予 | 共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和困难) |
其 | 代词 | 他/他们/它 | 指代前文提到的对象(如郑国) | 共其乏困(供给他们) |
乏 | 动词 | 缺乏、不足 | 表示资源或条件的不足 | 共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 |
困 | 动词 | 困难、困境 | 表示处境艰难 | 共其乏困(供给他们困难时的帮助) |
三、语言风格说明
本文内容采用口语化表达,避免使用生硬的学术术语,同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词汇用法,降低AI生成痕迹,更贴近自然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