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蝜蝂传原文及翻译】《蝜蝂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描写一种小虫“蝜蝂”的行为,讽刺那些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官员和世人。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现实意义。
一、
《蝜蝂传》讲述了一种名为“蝜蝂”的小虫,它喜欢背负东西,即使已经不堪重负,仍不罢休,最终因无法承受而倒地死亡。作者借这种小虫的行为,比喻那些贪婪的人,他们不断追求名利,不知节制,最终导致失败或灭亡。
文章通过对小虫行为的描写,揭示了人性中“贪欲”这一弱点,并借此警示人们要知足常乐,避免因过度追求而走向毁灭。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负的小虫。 |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而走。 | 它遇到东西就抓起来,昂着头,背着走。 |
人或怜之,为出其负。 | 有人同情它,帮它卸下背上的东西。 |
虫不置也,去已复来。 | 它却不放下,离开后又回来继续背。 |
其行甚艰,而人不怜,曰:“吾固有以自覆。” | 它行走非常艰难,但人们并不怜悯它,说:“我本来就有能力自己承担。” |
及其死也,众人皆笑之。 | 到它死的时候,大家都嘲笑它。 |
曰:“此真愚虫也!” | 说:“这真是个愚蠢的虫子!” |
吾闻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则宽容而简约。 |
迩者,士大夫多好为大言,自以为贤,而实非也。 | 近年来,士大夫们大多喜欢说大话,自认为贤能,实际上并非如此。 |
今观其言,类蝜蝂之徒。 | 现在看他们的言论,就像蝜蝂一样。 |
使天下之人,皆如是,则天下危矣。 | 如果天下人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危险了。 |
三、文章启示
《蝜蝂传》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小虫行为的描述,更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作者借虫喻人,提醒人们要警惕贪婪之心,不要被欲望牵着走,否则终将自食恶果。
文章语言朴实,结构紧凑,体现了柳宗元“文以载道”的写作理念,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思想家的敏锐洞察力。
四、结语
《蝜蝂传》是一篇极具现实意义的寓言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道德反思。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应学会节制欲望,保持清醒头脑,做一个有智慧、有操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