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盛开时的喜悦之情,也透露出他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一、诗歌
《大林寺桃花》原文如下:
>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描绘了在人间四月已无花可赏之时,山中的寺庙却仍有桃花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变化的观察,抒发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惊喜之情。
二、诗歌解析
诗句 | 解析 | 情感表达 |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四月已是春末,百花凋谢,万物失去生机 | 对春光流逝的惋惜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在山中的寺庙里,桃花才刚刚盛开 | 发现新希望的惊喜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常常遗憾春天已经过去,无法再寻 |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不知转入此中来 | 没想到春天竟然来到了这里 | 对自然奇迹的感叹 |
三、艺术特色
1. 对比手法:通过“人间”与“山寺”的对比,突出山中桃花的独特与美丽。
2. 情感递进:从惋惜到惊喜,情感层次分明,富有感染力。
3. 语言简练:全诗仅28字,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四、历史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后期,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多艰。他虽仕途不顺,但始终关注民间疾苦,关心自然与生活。《大林寺桃花》正是他在游览庐山大林寺时所作,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超脱。
五、影响与评价
《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较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因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广为流传。后世文人多有仿写或引用,成为描写春景的经典之作。
总结:《大林寺桃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蕴含哲理、寄托情感的佳作。它提醒我们,即使在看似失去希望的时候,也可能迎来新的转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