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全诗】一、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出自南朝梁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描写自然山水的散文,语言清新俊逸,意境开阔,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文章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开篇,描绘了天朗气清、山川相映的景象,奠定了全文悠远宁静的基调。接着通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描写,表现出作者随波逐流、无拘无束的心境。随后,作者详细描写了江水的清澈、山林的幽静、鸟鸣的清脆,以及各种自然景物的动态与静态之美,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整篇文章虽短,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是古代山水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文章出处 |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
标题来源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为文章开头句 |
作者 | 吴均(南朝梁代文学家) |
体裁 | 散文(山水游记类) |
写作背景 | 作者寄情山水,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超脱世俗的情怀 |
主题思想 | 描绘自然山水之美,表达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理想追求 |
写作特点 | 语言简练生动,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与对比,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氛围 |
艺术手法 | 拟人、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 |
代表句子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文学价值 | 是古代山水散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
三、结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散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喧嚣的生活中,不妨偶尔停下脚步,去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