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死灰的意思和造句】“朽木死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已经毫无生气、毫无希望,或事物已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人或事物的彻底失败或无用状态。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朽木 | 腐烂的木头,比喻已经失去价值或生机的人或事物。 |
死灰 | 灰烬,比喻已经熄灭的火,也象征毫无希望的状态。 |
朽木死灰 | 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彻底失败、毫无希望,无法再恢复或改变。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意为“腐烂的木头和熄灭的灰烬”,后引申为对人或事的彻底否定。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批评、讽刺或感叹时使用。
- 感情色彩:贬义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两个词并列使用,强调“无望”与“无用”。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岌岌可危、垂死挣扎、行将就木 |
反义词 | 重燃希望、东山再起、焕然一新 |
四、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曾经是公司里的骨干,如今却成了朽木死灰,再也无法胜任工作。 | 表达对一个人彻底失去能力的惋惜。 |
这个项目已经陷入僵局,可以说是朽木死灰,再难挽救。 | 描述一个项目或计划彻底失败的状态。 |
那些老掉牙的想法,早已是朽木死灰,不值得再去讨论。 | 用于批评过时或无价值的观点。 |
五、总结
“朽木死灰”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适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彻底失败或毫无希望的状态。它不仅具有强烈的贬义,还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在写作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贬低他人,保持语言的得体与尊重。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可参考《成语词典》或相关古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