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俭克勤的意思是什么】“克俭克勤”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非常节俭、勤劳。这个成语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为:“克俭克勤,以奉一人。”意思是能够节俭和勤劳,来侍奉君主。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尤其是对国家、家庭或事业的奉献精神。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克 | 能够、可以 |
俭 | 节俭、节约 |
勤 | 勤劳、勤勉 |
整体意思:
能够做到节俭和勤劳,形容一个人生活简朴、工作勤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出处与演变
- 出处:《尚书·大禹谟》
- 原意:指大禹能够节俭和勤劳,以奉养天子。
- 引申义:后人用此成语来形容人品高尚、勤俭持家、敬业奉献的精神。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示例 |
赞扬他人品德 | “他一生克俭克勤,深受百姓爱戴。” |
描述历史人物 | “古代贤臣多以克俭克勤著称。” |
教育子女 | “我们要学习先人克俭克勤的精神。”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节俭持家、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
反义词 | 挥霍浪费、懒惰怠工、骄奢淫逸 |
五、总结
“克俭克勤”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和道德标准。它强调了在物质上节俭,在精神上勤劳的重要性,尤其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发展,都离不开这种精神的支持。
通过了解和传承“克俭克勤”的精神,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律、勤奋,为实现个人目标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