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斜视的意思是什么】“目不斜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注意力非常集中,目光专注,不会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专注和认真,还带有一种严肃、端正的态度。
下面是对“目不斜视”的详细解释,包括其含义、出处、用法以及相关词语对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
一、
“目不斜视”原意是指眼睛不向左右看,形容人专心致志、目光坚定。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来形容人在做事时非常专注,不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具有一定的庄重感。
此外,“目不斜视”也常与“目不转睛”等成语搭配使用,但两者侧重点不同:“目不转睛”强调的是眼神的固定和专注;“目不斜视”则更侧重于方向的稳定,不被外界干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斜视 |
拼音 | mù bù xié shì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未有不进不退而能久者也。故曰:‘目不斜视,心无旁骛’。” |
含义 | 形容人目光专注,不被外界干扰,注意力高度集中。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人的专注态度。 |
近义词 | 目不转睛、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目光游离 |
例句 | 他在考试中目不斜视,只专注于答题。 |
三、小结
“目不斜视”不仅是对一个人专注力的描述,也体现了其内在的自律与严谨。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拥有这种专注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在语言表达中运用它,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