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拔犀擢象是什么意思】“拔犀擢象”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选拔人才时的高标准、严要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珍贵动物的珍视,用以比喻选拔出真正杰出的人才。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拔犀擢象 |
拼音 | bá xī zhuó xiàng |
出处 | 《文选·陆机〈辨亡论〉》:“拔犀擢象,不以私爱。” |
释义 | 原指挑选犀牛和大象这样的珍贵动物,后引申为选拔人才时极为严格、慎重,强调择优而取。 |
用法 | 多用于正式场合,如选拔官员、人才等,带有褒义色彩。 |
近义词 | 择优录取、精挑细选、千里选一 |
反义词 | 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良莠不分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拔犀擢象”最早见于《文选·陆机〈辨亡论〉》,原意是说在挑选珍贵动物时非常谨慎,后来被引申为选拔人才时的高标准。这种说法体现了古人对人才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德才兼备者的推崇。
在现代语境中,“拔犀擢象”更多地用于描述在招聘、选拔或考试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要求极高,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企业招聘 | 公司此次招聘采用“拔犀擢象”的方式,只录取最优秀的应聘者。 |
政府选拔 | 在干部选拔中,必须坚持“拔犀擢象”,确保德才兼备。 |
教育选拔 | 学校通过层层筛选,最终“拔犀擢象”选出代表学校参赛的学生。 |
四、总结
“拔犀擢象”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选拔过程中的严谨与公正。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重要选择时,应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真正做到“择优而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