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雁沉鱼出处于哪里】“落雁沉鱼”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极其美丽,美得让飞鸟和鱼儿都为之倾倒。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典故,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中的记载,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赞美女性美貌的常用语。
一、
“落雁沉鱼”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不走。”意思是说,即使是像毛嫱、丽姬这样美丽的女子,也会让鱼儿潜入水底,飞鸟高飞,麋鹿逃跑。后人将此引申为“落雁沉鱼”,用以形容女子的美貌足以令自然界的生灵为之动容。
在历史文献中,“落雁沉鱼”常与“闭月羞花”并列使用,共同构成对女子美貌的极致赞美。其中,“落雁”指的是大雁因被女子美貌所吸引而降落;“沉鱼”则是指鱼儿因被女子美貌所吸引而沉入水底。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落雁沉鱼 |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 原文出处 |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不走。” |
| 含义 | 形容女子容貌极其美丽,连飞鸟和鱼儿都会为之倾倒。 |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女性的美貌,常与“闭月羞花”连用。 |
| 意象来源 | 鱼因美貌而沉入水中,雁因美貌而落下。 |
| 文化背景 | 古代文学中常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的美貌,体现一种诗意的审美观。 |
三、结语
“落雁沉鱼”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意象,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它不仅用于文学作品,也常出现在诗词歌赋中,成为表达女性之美的一种经典方式。了解其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