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是什么意思】“鸡鸣狗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鸡叫、狗偷”,比喻那些不正当的手段或低劣的技能。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或者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在逃亡途中,因夜黑风高,无法通过函谷关,于是他身边的门客中有人学鸡叫骗开城门;另有一人装狗钻进秦宫偷出珍贵的玉璧,帮助孟尝君成功逃脱。这两个小人物虽然没有显赫的才能,但正是他们的“鸡鸣狗盗”之术,救了孟尝君一命。
“鸡鸣狗盗”原本是两个小人物的特殊技能,后来被引申为对低劣手段或微不足道技能的贬义表达。它强调的是在关键时刻,即使是最不起眼的能力也可能发挥关键作用。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更多用于批评那些使用不正当手段达成目的的行为。
表格说明: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鸡鸣狗盗 |
出处 | 《史记·孟尝君列传》 |
原意 | 指鸡叫和狗偷两种技能,后引申为低劣的手段或微小的技能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贬义,指不正当的手段或无足轻重的本领 |
故事背景 | 孟尝君逃亡时,门客用“鸡鸣”骗开城门,“狗盗”偷取玉璧,助其脱险 |
成语寓意 | 即使是不起眼的技能,在关键时刻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但多用于讽刺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不择手段、或形容某些微不足道的技能 |
总之,“鸡鸣狗盗”虽源于历史故事,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多带有贬义色彩,提醒人们应以正直、光明的手段行事,而非依赖旁门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