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倒西歪是什么意思】“东倒西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动作、状态上显得不稳、摇晃不定,甚至有些混乱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醉酒后走路不稳、身体失去平衡的样子,也可以引申为事情处理得不够有条理、杂乱无章。
一、
“东倒西歪”字面意思是“向东倒,向西歪”,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站立或行走时左右摇摆、不稳定的状态。该词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醉酒后走路不稳:如“他喝多了,走起路来东倒西歪。”
2. 身体虚弱或受伤:如“他受了伤,站都站不稳,东倒西歪的。”
3. 做事没有条理:如“他的计划东倒西歪,根本无法执行。”
从语义上看,“东倒西歪”带有贬义色彩,通常表示一种失控、混乱的状态,也可能带有轻微的调侃意味。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东倒西歪 |
拼音 | dōng dǎo xī wāi |
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动作不稳、摇晃不定,状态混乱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醉酒、身体虚弱、做事无序等场景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常用作形容词) |
近义词 | 摇摇晃晃、踉踉跄跄、七扭八拐 |
反义词 | 稳步前行、稳如泰山、井然有序 |
出处 | 《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中常见描写醉汉的语句 |
用例 | “他喝得酩酊大醉,走路东倒西歪。”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中,“东倒西歪”可以用于轻松场合,如描述朋友喝酒后的样子,但不宜用于正式或严肃的语境。如果想表达更委婉的含义,可以用“步履蹒跚”、“摇晃不定”等词语替代。
总之,“东倒西歪”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出一种不稳定、混乱的状态,适合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