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指意思和来源是什么】“发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愤怒、激动或恐惧而头发竖起,情绪极度紧张的状态。它不仅是一种生理反应的描述,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象征。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发指 | 指头发竖起,形容极度愤怒、恐惧或激动的情绪状态。 |
二、词源与出处
“发指”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见于《史记》《战国策》等历史典籍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极端情绪下的表现。
- 《史记·项羽本纪》: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这里“头发上指”就是“发指”的早期表达,形容项羽怒不可遏时的神态。
- 《战国策·赵策》:
“左右皆呼万岁,太后大笑。左右曰:‘今者太后之言,何其快也?’太后曰:‘吾闻古之贤后,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今见此君,真贤主也!’左右皆称善,太后大悦。于是群臣皆贺,发指。”
此处“发指”则表现出一种因感动或喜悦而情绪激动的状态。
三、现代用法与语境
在现代汉语中,“发指”仍常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尤其在描写激烈情绪时使用较多。例如:
- “听到这个消息,他气得发指。”
- “面对不公,她怒发指。”
需要注意的是,“发指”虽然形象生动,但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较为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发指”的关系 |
怒发冲冠 | 形容非常愤怒 | 与“发指”相似,但程度更深 |
气急败坏 | 形容因生气而失去常态 | 侧重行为表现,而非生理反应 |
心惊肉跳 | 形容极度害怕 | 更强调心理层面的恐惧 |
五、总结
“发指”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人在极端情绪下的生理反应。虽然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或正式场合中仍具表现力。了解其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汉语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如需进一步探讨“发指”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可参考相关古典文献或现代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