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致远出自哪里】一、
“笃行致远”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成语,常用于鼓励人们坚定行动、追求长远目标。该词最早可追溯至《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笃行”一词强调了切实实践的重要性。而“致远”则出自《论语·子张》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指志向远大,需持之以恒。
虽然“笃行致远”作为一个整体词组并非直接出现在古代典籍中,但其内涵融合了儒家思想中对实践与远见的重视。现代多用于教育、企业、个人发展等领域,表达坚持行动、追求长远目标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来源 | “笃行”出自《礼记·中庸》,“致远”出自《论语·子张》 |
原句出处 | - “笃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 “致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子张》) |
词语含义 | “笃行”指踏实、坚定地实践;“致远”指追求远大的目标或理想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教育、企业、个人成长等场合,寓意坚持行动、追求长远发展 |
是否为完整成语 | 不是完整成语,而是由两个经典语句组合而成的现代常用表达 |
文化背景 | 融合了儒家思想中对实践与理想的双重重视 |
三、结语
“笃行致远”虽非古代原文中的完整成语,但其精神内核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既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也要胸怀远大理想,不断前行。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士人修身治学,也对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人生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